口吃纠正手册——口吃者必备帮助,纠正口吃手册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口吃帮助手册——口吃自我矫正必备

当前位置:首页 > 口吃纠正 > 口吃研究

【正确认识口吃】口吃的实质

2020-02-14 口吃研究 0 评论

 

口吃的本质、实质

 

1、口吃,不是生理缺陷引起

       口吃患者口吃时,往往会出现发音困难,呼吸紊乱等现象,于是一些患者就认为自己的口吃,可能是自己发音、呼吸器官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因此,有些患者就自作聪明的检查自己的舌头,嘴巴,喉咙等是否有问题,并出现了下雨天打自己的嘴巴等不科学的行为。

 

       实际上,口吃患者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说话时,分别会出现严重口吃,轻微口吃、不口吃等不同现象,如与陌生人交谈,向态度严肃的上级汇报,初接触异性谈恋爱等,往往易发生口吃;而在唱歌、唱戏或自言自语时,又往往不口吃。人的生理器官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其功能作用也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如果是发音、呼吸器官等生理缺陷,那怎能出现这些不同的变化呢?可见,口吃不是生理缺陷所造成的,


 

2、口吃,也不是思想迟钝所致

       一些口吃者学习成绩较差,工作能力较弱,经商赚不到钱,因而认为自己的口吃是思维迟钝所致,于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经常骂自己脑子笨,甚至一口吃就要打自己的脑瓜。这种认识和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口吃与思想迟钝是没有因果关系的。

 

       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学者韩非,诗人司马相如,以及现代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近代铁路族总工程师詹天佑等,他们都曾患过口吃,但都是才智超群,聪慧敏捷的人,至于有些口吃者成绩低下,经营不善,工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也不是思想迟钝所致,而是口吃以后他们有疑难问题不敢提问,不敢讨论,不敢据理力争,不敢讨价还价,即使说了,也往往说的结结巴巴、断断续续,词不达意,难以服人,使学习、工作、经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产生口吃不能归结为思想迟钝。

 

 

3、口吃,与模仿、环境影响、疾病、惊吓、暗示等因素有关

       说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同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大脑皮层中有一个管理语言活动的区域,叫做语言运动中枢,语言运动中枢能接受来自嘴唇,舌、颌、喉等发言肌肉的本体觉,进行分析后与大脑中央前下凹下部的唇、舌、喉等肌肉运动区发生联系,完成发音动作。

 

        正常说话时,语言运动中枢联系的各部位嘴唇,舌头、颌、喉及呼吸系统必须一起运动,要求这些身体结构的肌肉收缩有比例,准确无误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准确无误的发出要发的声音。人在过分紧张恐惧时说话,就不能使得这些部位的肌肉活动达到同步协调运动的要求,结果是嘴唇、舌头和胸腔的活动和喉咙发出的声音不能协调,产生了口吃。由此可知,口吃是大脑皮层的语言运动中枢正常功能一时失调所致的一种语言协调性障碍。

 

       导致语言运动中枢正常功能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超限度的刺激引起的,有人应用人脑电刺激方法进行了实验;当用电极刺激被试者的语言运动中枢时,被试者要讲述某件事情,电刺激却使他讲不出来。电刺激语言运动中枢之所以会导致暂时的失语症,是因为电刺激的强度超过语言运动中枢正常活动的限度。通过刺激口吃患者语言运动中枢正常功能的,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在环境。

 

       语言的发展和形成,是从幼年开始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其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紧密相关,在中枢神经发育的基础上,又为外界环境所左右。按照一般人的生理发展规律,6个月的婴儿开始形成条件反应和第一信号系统的分化,这时可发出最早的语言性噪音,并渐渐分化为语言的声音和音节,到一周岁就能把单个音节合成简单的词,如“爸爸”,“妈妈”。两岁的儿童语言活动迅速发展,一般可掌握200~400个词,3-8岁的儿童身体各器官迅速的生长发育的发育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又是儿童抑制条件反射,尚不巩固时期,儿童最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正是由于儿童开始说话时建立的条件反射门还不很稳固,必然有语言不稳定,不协调,不流畅的现象,而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又都很强,可持这种与众不同的说话方式,就自然的成为了他们猎奇和模仿的“良好”对象。

 

        这时如果与周围有口吃的人经常接触,模仿,或经常模仿电影电视里的口吃语言,语言运动中枢就会不断受到刺激,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刺激就会导致语言运动中枢正常功能的失调,而新的不良的条件反射就会在儿童的大脑皮层固定下来,形成了动力定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养成了口吃的习惯,患上了口吃。

 

       另外有的口吃患者是受惊吓得来的,有的口吃患者是生病后得来的,有的口吃患者是受暗示得来的。


 

4、口吃病,是掺和了心理障碍的语言障碍

 


       实践证明:模仿、环境影响等因素,充其量只不过是诱发因素而已,起初说几句结巴的话是无所谓的,甚至有些儿童还引以为豪,所以还不能算是口是病。

       再说,人人都会产生紧张,激动,窘迫,恐惧,恼怒等情绪,也会因此引起大脑皮层语言运动中枢正常功能的暂时性不协调,从而出现语言障碍的口吃现象,人们常说“气得说不出话来”,“吓得说不出话来”,“高兴的说不出话来”等等。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口吃现象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正常现象。

 

       但人们的精神活动有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外倾者往往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不钻牛角尖,对于这偶然性、一时性的口吃现象,不屑一顾,若无其事的照常说话、生活,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口吃患者;而内倾者则不然他们比较敏感多疑,自我想象力极强,很注意自己身心的细微变化,当他情绪激动,或发言意欲过急,偶然出现一些口吃现象,为自己所发觉、被人提醒或受到父母、室友,以及周围人的指责、嘲笑、讥讽时,就对自己的口吃担惊受怕,时刻提心吊胆怕再发生口吃,把口吃当成了自己的奇耻大辱,好像是犯了见不得人的大错误,思想上消极悲观,抑郁苦恼,致使产生一时性,偶然性的口吃现象,由于自己神经质的过份注意,产生了惧怕口吃,惧怕说话的语言恐惧症——心理障碍,导致语言运动中枢经常受到不良刺激而失调,建立了病理兴奋症,这种心理障碍就酿成了真正的口吃病。

 

       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不允许自己再发生口吃,并自作聪明的与口吃进行了不科学的斗争,有些患者错误的认为口吃是由于发音器官的缺陷,而在下雨天打自己的嘴巴;有些人认为自己头脑迟钝而怪自己的脑瓜,结果呢?当然是注意得越固执就越害怕,斗争越激烈失败的也就越惨,口吃像幽灵一样纠缠的也越来越紧,这自然又加重了心理障碍,加深了口吃的程度,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口吃患者自己在痛苦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由于长期过分关注口吃,在讲话前处于强迫自己不准口吃的心理状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是否发生口吃上,而不是像正常人那样集中在说话的内容上,这种消极注意,强化了语言恐惧症,加重了心理障碍,也加重了口吃,


         因此,心理障碍即不允许自己发生口吃,惧怕的口吃,惧怕说话的语言恐惧症,才是口吃病症结的真正所在:

 

         口吃现象(语言障碍)+心理障碍(语言恐惧症)=口吃病

 

本文由#口吃矫正帮助手册#收集、整理、编辑

 


口吃矫正帮助手册(www.kcjzsc.com——努力打造全网积极、健康的口吃自我矫正环境。强烈反对故意制造口吃恐慌,过度渲染口吃痛苦。不做没意义事情。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分类
常见问题